王跃翔,高斌礼,吕轶伦,等.地舒单抗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.骨科,2025,16(5): 470-474. |
地舒单抗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|
|
投稿时间:2025-03-18 |
DOI:10.3969/j.issn.1674-8573.2025.05.017 |
中文关键词: 地舒单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RANKL抑制剂 骨代谢 生物类似药 |
英文关键词: |
基金项目: |
|
摘要点击次数: 123 |
全文下载次数: 80 |
中文摘要: |
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、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,其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。地舒单抗作为一种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(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-κB ligand,RANKL)抑制剂,通过靶向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可有效改善骨代谢失衡,降低骨折风险。临床研究表明,地舒单抗长期应用可显著提升腰椎及髋部骨密度,降低椎体与非椎体骨折风险,且安全性良好,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。然而,停药后骨代谢标志物反弹可能导致骨量快速丢失,使得多发椎体骨折风险增加,所以停药后需序贯双膦酸盐类药物以维持疗效。目前地舒单抗在国内外指南中均将其列为一线或二线推荐用药,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停药策略、验证生物类似药的长期稳定性。本文综述地舒单抗的作用机制、临床疗效、安全性及停药管理策略,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对比并展望其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前景,以期为优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。 |
英文摘要: |
|
查看全文
下载PDF阅读器 |
关闭 |